新乡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一、2024年工作主要成绩
(一)“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成效显著。已上线的14个“一件事”中,我市共有5个“一件事”申报量和办结量位居全省前列,其中水电气热网报装一件事在全省率先实现全流程办理,《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基层调研报告》为高效推进“一件事”推广落地工作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二)创新开展“群众愁盼 干部体验”活动。根据市政府印发的《新乡市“群众愁盼 干部体验”实施方案》要求,各部门领导转变身份,作为普通办事群众到政务大厅查找并解决群众办事中的“梗阻”问题。把高频、流程复杂、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项纳入体验范围,根据事项特点不同,提供“亲自办”“陪同办”“代理办”“协同办”“重点办”5种体验方式。截至目前共开展39期“群众愁盼 干部体验”活动,参与单位29个,其中单位“一把手”参与体验的20个,共发现问题82个,提出整改措施82条,制定问题台账、整改报告32份。被省委改革办评为第三季度典型案例。
(三)扎实推进“政务下沉 全城通办”行动。根据市政府印发的《“政务下沉 全城通办”实施方案的通知》,以市级政务服务事项清单为基础,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市、区政务服务中心,着力打通业务链条和数据共享堵点,通过“服务下沉、受理前移”“异地收件、就地受理”“辅助申报”“快递申报”等多种方式,分级分类推动市级政务服务下沉至市辖区,实现政务服务“全城通办”“就近可办”。目前,已梳理公布第一批下沉事项1412项。
(四)持续推进数据共享服务和安全保障能力。一是建成数据直达平台,进一步提升了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政务数据共享能力,编制数据目录1048条,传输数据量达到111.6亿条,累计受理各单位申请的数据共享请求700余次。市数字治理与监管服务中心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单位参与编制了《全国公共数据运营年度发展报告(2023)》,“数据要素×中原农谷”案例入选报告。二是开展常态化的安全巡检和漏洞排查,全年发布风险提示单31次,督促37家单位完成530余个系统漏洞整改,及时消除风险隐患。举办全市2024年数字政府“一道墙”网络攻防实战演练,全面提升了我市数字政府网络安全事件的协同处置能力
(五)政务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一是开展职业技能竞赛。通过组织全市政务服务系统职业技能竞赛极大地提高了政务服务人员素质,选拔出优秀人员参加河南省政务服务系统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届政务服务办事员大赛并获得团体优胜奖。二是深化帮办代办服务。印发《新乡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放新帮办”服务制度》,编制“放新帮办”服务手册,在市政务大厅分区域设置6支帮办队伍,完善“首问负责”和“一次性告知”制度,认真落实“进门有引导、办事有辅导、全程有帮办”等服务标准,细化从引导、咨询、辅导、帮助收集整理申请材料,协助群众自助线上提交申请、业务进度查询,办结送达等的闭环服务流程。拓展“窗口办”“线上办”“预约办”“创新办”等服务方式,为办事群众开展全方位贴心服务。今年以来,共提供帮办代办服务约3万余人次,收到群众登记表扬138次。三是不断提升12345热线规范化建设水平。制定《新乡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运行管理细则》《新乡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督查办法(试行)》《新乡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申诉细则》,为热线工单办理提供制度保障;强化数据分析,聚焦社会民生热点和基层治理难点,充分发挥社情民意的探针优势,持续提升数据分析应用,将承办单位工单办理情况纳入本月通报考核,每日分析群众反映热点,并以日报、周报、月通报方式进行通报,2024年已形成专报164期、周报42期、月报14期;强化工单闭环管理。建立工单“受理一转办一办理一反馈一督办一回访”全流程闭环运行机制,工单督办采取日常督办和重点督办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级督办,日常督办以电话跟踪为主,重点督办采取书面督办、会议协调、现场督导等方式进行。
(六)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效果。自4月份开展集中整治以来,先后10次召开专题党组会、13次调度会,印发方案、通知等文件6份,向县(市、区)政府和市直外设大厅管理单位发送督办函19份,采取局领导分包县区的方式,督导巡查47组(次),累计排查发现问题825条。编印下发负面典型案例通报2期、8起案例,处理或批评教育86人。政务服务环境得到了明显提升。
二、存在问题
1.政务服务大厅标准化便利化水平较低。政务服务软硬件设施设备需升级改造。近年来,国家、省出台多个文件,对政务服务大厅和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出建设要求,我市政务服务大厅软硬件设施与先进地区相比比较落后,政务服务平台急需智能化提升改造,但缺少经费支持。有的上级任务没有完成,创新开展增值服务缺乏基础条件。
2.“高效办成一件事”系统稳定性差,宣传力度不够。“高效办成一件事”办理系统功能不稳定,有时会出现数据抓取不准确、办件信息推送有延迟等现象。系统对提交的照片要求标准高,因像素、规格等问题不通过。造成群众“多头跑、跑远路、跑多趟”的现象,群众使用体验感不好,满意度差。其次,宣传推广力度不够,覆盖范围不广泛,企业和群众对“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了解不多,未积极引导企业和群众使用“一件事”模式办理业务。
3.个别单位对“群众愁盼 干部体验”体验活动不够重视。个别单位未充分理解“群众愁盼 干部体验”体验活动目的,存在事项筛选不准确,问题查找不深不实、体验未覆盖业务办理全过程等问题。如有的单位体验时仅包含大厅窗口受理环节,事前辅导、材料预审和现场勘验、专家评审等特殊环节未覆盖。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全面落实国务院部署的21个“一件事”,结合新乡实际打造特色一件事。按照省局统一安排部署,认真履行总牵头单位职责,督促各“一件事”牵头单位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积极协调反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结合中原农谷数智化特色,深挖解析群众愁盼事项,培育特色一件事。
2.持续开展“群众愁盼 干部体验”活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为导向,以创新便民服务方式为突破,持续组织各业务部门“一把手”或分管领导走进政务服务中心、登录政务服务平台开展业务申办体验,逐一破解经办过程中的痛点堵点问题,让企业和群众真正成为行政效能提升的受益者。
3.推进异地事项跨域办,容缺事项承诺办。完善“跨域通办”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推动各级政务服务场所按需开设远程虚拟窗口,运用远程身份核验、音视频交互、屏幕共享等技术,为企业和群众提供远程帮办服务。持续深化“政务下沉 全城通办”,通过“异地收件、属地受理”“辅助申报”“快递申报”等多种方式,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跨区、跨层级收件。以政务服务部门清楚告知、企业和群众诚信守诺为基础,对风险可控、纠错成本低且能够通过事中事后监管有效纠错、防范风险的政务服务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办理”审批服务模式。
4.提高政务服务质量。一是完善企业服务中心功能设置。结合实际对企业服务中心服务板块优化布局,为企业提供帮办代办、企业监管一业一册辅导、企业数字化转型、金融服务、人才服务、企业纾困有诉即办等增值业务及各类企业中介服务。二是健全帮办代办服务体系。加强高素质帮办代办服务队伍建设,梳理线上线下可提供帮办代办的高频民生事项清单,分类别制定帮办代办流程和规范,推行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陪同办、代理办、优先办等服务。三是持续发挥12345热线“连心桥”作用。持续完善我市12345热线绩效考核体系,健全“12345热线+督查”工作机制,加大督办力度。